王永利律师 赵淑梅律师
案情简介:
2019年2月,原告(男方)和被告(女方)经媒人介绍相识。
原被告初次见面时,原告给了被告3000元,当地俗称“看钱”。
2019年5月订婚时,原告通过媒人给了被告100000元,也就是当地所说的“干钱”。
订婚之前原告还给被告购买了钻石戒指花费五千余元。
2019年9月原被告登记结婚,办婚礼时原告还给被告1000元“开箱钱”。
2023年8月原告起诉被告离婚,2023年9月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
2024年9月原告以彩礼未处理,起诉被告及其父母要求返还彩礼。
一审法院认为:
关于彩礼范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之规定。原、被告举行订婚仪式时原告经过媒人向被告所送干礼100000元,可认定为彩礼。“看钱”3000元,“开箱钱”1000元以及原告给被告购买钻戒的花费,均属于原告在缔结婚姻期间按当地风俗习惯的人情往来以及原告为增进和被告的感情而支出,不属于彩礼的范畴。
关于是否返还及返还数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法院认为:原被告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近4年,按照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原告请求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但是,原告所送彩礼的数额为10万元,其金额应认定为过高,可按一定的比例酌情返还。
被告虽主张其在结婚时购买了大量家电,有相当一部分彩礼用于购置婚房物品或夫妻共同生活,但其提交的证据不能证实该事实。
根据原被告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孕育情况并结合双方离婚原因、当地习俗以及法院辖区审理此类案件的司法实践,法院确定返还比例为30%,即由各被告返还原告彩礼30000元。
关于钻戒,被告庭审中虽表示愿意返还,但其是以不返还彩礼为前提,故法院无法判决被告予以返还,如被告返还彩礼后仍愿意返还,法院对此不持异议。
被告不服,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
二审法院认为:
关于彩礼数额:因双方当事人均认可本案彩礼为干礼100000元,看钱3000元,开箱钱1000元,另购买钻戒花费5807元,以上共计109807元。对此,二审法院亦予以认定。
关于应否返还的问题:
首先从共同生活时间长短看,结合在案证据及双方陈述,原被告于2019年5月2日订婚后开始共同生活,于2022年5月30日分居,共同生活时间为三年,时间较长;
其次,原告为缔结婚姻关系向被告给付彩礼等共计花费109807元,结合当地实际生活水平及当地习俗,该彩礼数额并非远超当地年人均收入,不应认定为“巨额彩礼”。
同时,原告陈述其职业为房产中介加盟,其也未提交证据证明给付彩礼的行为导致其家庭生活困难。
再次,双方未生育子女。
最后,共同生活期间,双方必然因日常消费产生相关费用,原告在一审中也认可被告婚后对其有所扶持。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当地风俗习惯及本地区审理此类案件的标准,原告主张要求被告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理应不予支持,一审法院判决返还彩礼30000元不当,本院予以调整。
最终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要求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
律师分析:
本案中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所依据的均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和第五条的规定,但是两审法院的判决结果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
之前我们公众号也对彩礼的返还以及返还比例进行过分析讲解《一文说清——彩礼返还裁判尺度》,大家可以参考理解。
其实司法解释只是规定的应当返还的条件和返还比例所参考的因素,并没进行量化,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进行此类案件时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本质在于通过个案判断弥合成文法的局限性。但自由裁量权天然伴生权力滥用风险,可能会因为法官的专业局限或主观导致同案不同判,影响司法公信力。
法律是客观的文字,但人是主观的生物。每个审判法官都对自己的审理的案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所以并非所有审判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正义虽迟但必到!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
下列情形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
(一) 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
(二) 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三) 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第五条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加微信咨询
22
该文章《十万彩礼到底算不算高?一审:过高!二审:不高!何故?》来源于九九合同范文网,网址:https://www.lihun99.cn/divorce/47036/